The Latest Info

最新-

全德中醫診所(古亭)
門診時間2018年4月2日起

上午診 9:30~12:30 星期一、四、六

下午診 2:30~5:30 星期三、五

夜間診 6:00~9:00 星期二

地址: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37號3樓(古亭捷運3號出口直行,元大銀行樓上)

預約掛號電話:02-2368-2482

更多資訊請參考
「宗翰醫師的客廳」
drtsunghan.wordpress.com

祝您健康快樂

2013/03/25

掙脫的能力或意願

最近一位患者讓我有些感慨。

卅歲的女性,產後四個月開始出現精神失常、憂鬱、躁鬱的症狀,由媽媽陪同至精神科就醫,歷經短暫住院、返家休養、持續服藥,半年來狀況已經算是相當平穩,媽媽希望有那麼一天可以停服精神科的藥物,於是陪著她來到我的中醫門診。

初步交談,得知是所謂的「產後憂鬱症」,我看她的言談行為表現都還好,惟獨並不想多談她在夫家以及照顧幼兒的事情,總之信賴感也還沒建立,迴避很多,無害的回答:「很好啊!」也不少。我也不急,只是告知看中醫吃中藥的目的,告知調養身體的過程中,西藥不可以停喔,等到身體愈來愈好,該停西藥的時候我會讓你知道等等。

關鍵人物之一在媽媽。

從媽媽得知,娘家在台北,住到桃園的夫家去就是生產前的時候,發病也在夫家。但,為什麼當初也是媽媽去安排送醫治療?現在每回也是上來台北由媽媽陪同看精神科與中醫門診?

關鍵情境在夫家。

但我暫且不多問,中藥的處方也是緩步求效,急什麼呢?
就這樣以科學中藥的柴胡桂枝溫膽秦糾遠志方為主,服藥七天回診表示身體感覺頗舒服,媽媽的說法是閩南語說的:「感覺藥啊甲廖五蛤」於是表示會繼續回診。我每次開立14天的處方,基本架構不變,有時基於當初產後體虛於是加上甘麥大棗湯,有時因為大便硬且睡不好而加上大黃制劑,持續調理了三個多月,精神科那邊也願意稍稍降低西藥的劑量了,不過,她還是沒主動跟我開口說「當初到底是怎麼了」的那個"story-in-the-first-place"。
無妨。等吧。

有天午後,媽媽單獨出現,說是感冒於是我把脈開開藥不過三分鐘,而後在診間開始跟我講她女兒的事。說也巧合,剛好後面一直沒患者掛進來,我就讓媽媽好好的講了一個小時。
從女兒跟女婿是初戀情人,從學生時期認識十多年,講到她一直不喜歡這個女婿,偏偏女兒就是甘願只有登記結婚也要嫁過去,又講到親家母是如何的沒禮貌,如何的欺人太甚,如何的對於女兒的病情不理不睬。眼下的事實是,女兒每次上來台北娘家,愈住愈多天,然後只要住在娘家,症狀就很穩定,只要回夫家那邊沒幾天,就又失眠或情緒不穩等等。老媽媽幾乎頻臨聲淚俱下的邊緣,然而她的人生經歷了那麼多的風霜,此刻寫在臉上的是:「我今天跟你這位醫生講這麼多,是為了讓你多了解我女兒的病情,不是因為我很煩惱或擔心或甚至我必須找人哭訴,我是一位堅強的老媽媽...」
過程中我除了表示同意,少有插話,直到接近尾聲時,我問老媽媽:「既然這樣,我基於專業的建議,還是應該把她接上來台北跟妳住,對她比較好吧?」她立刻一副「還用你說」的表情,告訴我其他醫師也是這麼建議的,她當然知道這樣比較好,但是,她女兒捨不得那個2歲的小孩。
已經有其他候診的患者了,我必須盡快結束這個不算正式的會談,於是也沒有再針對這個點討論下去。

今天姑且不論這位關鍵人物提供的訊息可信度如何,事實是,在我們身邊每天都在上演類似的--人--情--世--故--以及其衍生的框架與糾葛。13年前,我是個精神科病房的實習學生,工作是訪談症狀較穩定的患者並且寫紀錄,當時我每一次多知道一位朋友背後的story,我的心就向下沉一次,我發現我們的醫療團隊有醫師、藥師、護理師、心理師、職能治療師,我們每天開晨會報告治療進度,但是我們能幫他們做的,還是少得可憐。
最近我又重回那樣的感慨。學了浩瀚無邊的中醫理論,看似充滿無限可能的針術與亙古的藥方,然而回到最基本的,如何幫助患者重新拾回「身、心靈、社會」的平衡呢?

我不是魚,我永遠無法知道魚的樂與苦。


--
Tsung-Han Liu  M.D.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