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 Latest Info

最新-

全德中醫診所(古亭)
門診時間2018年4月2日起

上午診 9:30~12:30 星期一、四、六

下午診 2:30~5:30 星期三、五

夜間診 6:00~9:00 星期二

地址: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37號3樓(古亭捷運3號出口直行,元大銀行樓上)

預約掛號電話:02-2368-2482

更多資訊請參考
「宗翰醫師的客廳」
drtsunghan.wordpress.com

祝您健康快樂

2013/07/08

中醫爸比的育兒心得 之一:食

患者知道我有二歲多的女兒,常好奇問我怎麼帶的。育兒瑣碎事情很多,流派又多---百歲醫師派很嚴格,日本派總滿足需求與安全感,德國媽媽著重培養自主社會性,台灣媽媽呢?吸收很多知識,又有來自上一代壓力,在徬徨和自責自疑之間擺盪者,也不在少數。其實到底該怎麼做,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!
我的心得,總歸一句就是,請觀察認識您的寶貝,找到適合他的/她的方法,並且隨時,隨地,隨人,隨天,不斷的調整,修正,不斷的出新招,或是像迷蹤拳或是像醉拳,有招似無招,無招勝有招吧! 
要談的東西不少,先從吃吃喝喝的方面談起。 
1.    母乳,是唯一的標準答案。
生命總有可以妥協,也總有不可妥協的部分。母乳屬於後者。母乳好處很多,我不贅述,身為中醫的角色,重點在於---「協助媽媽在漫長的哺乳期,維持乳汁的正常質與量」。說來簡單,好像是順其自然,但許多媽媽都是因為脹奶卻乳汁不順,或是乳腺發炎,反覆發炎,最後不得不退掉。如果在產後的初期,媽媽的體質是乳汁足夠的,那麼中醫就該幫忙「通暢」這個部分,許多傳統的中藥方都有一個特色:通暢,卻沒有退奶的副作用。同理,乳汁很夠的媽媽們,打算餵到一歲,這一年中,沒有乳腺發炎?不可能。有的因為吃辣,有的因為睡眠不足,有的因為擠得不夠勤,總之乳腺炎是一定會發生,問題是,該怎辦?當然是開中藥吃,而且持續吃一陣子,同時達到消炎,通暢乳腺,維持後續泌乳的作用。有人會有疑問,我已經發燒乳房很痛全身不舒服,吃中藥有效?當然有效,吃水煎藥,好好的休息,一般12小時之內就會緩解,又可以恢復提供您寶貝的糧食。 
2.    副食品的WHAT & WHEN
我家是四個月開始訓練吃食物泥。方法,自己找到適合自家寶貝的方法吧。我們也是多方嘗試,慢慢走過來。結果很慶幸的,確實如權威兒科醫師與最新歐美研究所呈現一般,四個月介入副食品,對於腸胃與免疫力「提早鍛鍊」,對於幼兒的體質是好的。不過我想提醒各位,不用太執著,不用打壞感情,保持靈活與彈性吧!
另外是給什麼的問題。請盡量,用自己做的新鮮蔬果泥或粥等等,那些裝在玻璃瓶裡面,漂亮陳列在貨架上的,已經失去食材原本的「能量」了,我不建議。
3.    配方奶到底該喝多久?
藥局的人都統一口徑,喝到小學,喝到長大,最好一輩子養成喝牛奶的習慣。哈。真的是這樣嗎?我也讀過網路上「反牛乳」的文章,我覺得那太過偏激,不可取。我先分享我家經驗:大約7M加入配方奶,因為漸漸的食物泥愈吃愈多,又還在喝母奶,所以配方奶也沒佔居主位,頂多只是飲料。然後大約喝到1Y8M,有一段時間都是早晚喝。接著某一天,睡前奶也戒了(以固體食物當消夜),早餐又喝豆漿,於是奶粉罐就從我家黯然退場。我也會擔心鈣質與鐵質的問題,所以飲食中要多吃葡萄蘋果等鐵質水果,高鈣食品如芝麻、小魚乾等等,就變成要刻意的添加。目前看起來,也沒有糟糕到哪裡去的跡象。至於您家寶貝到底該不該戒牛奶,或者該喝羊奶(其實我也試過但是失敗),那還是要順應您家寶貝的狀況。不過老話一句,即使選擇一直喝配方奶,也不該忽略剛剛所說日常飲食該補充的鈣質與鐵質,畢竟工廠做出來的,裝進罐頭,永遠比不上市場剛買回,新鮮上桌的。
4.    肉肉肉,何時該吃肉?
說起這個,我家媽咪也差點為此抓狂,跟很多家長一樣,不斷質疑:為什麼他都不愛吃肉肉?針對肉的問題,有位老中醫說過,等到踏地走路,開始聞到有「腳臭」,表示可以添加少量肉食了。這個答案我覺得不錯,傳統中醫概念,太早給肉,腸胃消化還跟不上,只有壞處壞處壞處!不過腳臭這個時間點,也不是絕對標準答案,大概一歲之後,如果願意吃點細細嫩嫩的例如雞翅肉,那就給吧,如果一樣聞到肉就搖頭,那就多吃營養新鮮的蔬果奶蛋,有何不可?幼兒自己身體自有一個運作模式,即使現代科技也難以偵測,卻逃不出細心媽媽觀察眼力的,例如:一段時間特愛吃水果,吃青菜,隔一段時間卻又不吃,卻愛吃肉,或是一段時間只愛吃白飯,啥都不用配,給他配菜還會生氣。這就是身體在成長,某段時間會對維生素飢渴(神經系統),某段時間又特別需要蛋白質(酵素與免疫系統),一段時間則特別需要碳水化合物的熱量(長肉)。我們只要在一定的框架內,順著他們的喜好去給予,除非已經出現營養失衡的症狀(例如生長曲線異常),否則,放鬆心情,隔一段時間再觀察看看吧!
5.    吃飯的規矩。
這個問題我不敢太造次,畢竟陪小人吃飯是一件養育過程中的苦差事。不過。不管從心理學的角度,或從我家實際的例子而言,吃飯,早一些鼓勵小寶貝自己用手抓著吃,對於以後的訓練的確有幫助。除了多鼓勵,從第一次吃飯開始,就要注意環境,例如不要太多音樂甚至電視的干擾,盡量讓小寶貝只專注在眼前的食物,還有您充滿愛心與愉快的氣氛陪伴。吃飯時間不要責備小孩,這很多人都知道,我自己的解讀是---規矩標準要嚴格,但是語氣與動作必須總是輕~~~柔。例如:小小孩,有自主抓握食物,可以鼓勵,稍微玩弄食物,因為是探索期,稍微陪伴即可不必禁止。稍大一點,要加入餐桌禮儀的訓練時,如果不認真吃,或不在商量的時間內吃完,那就直接收走,不必大小聲,不必怒罵,不必傷了媽媽自己的肝(^__^")
6.    零食?速食?乳酸飲料?含糖碳酸飲料?
不必再問了。以上四類,小人類的身體「完全不需要」。我可能會被食品廠綁架,不過市售的這些東西,我在最近的文章也提過,只會造成身體負擔,免疫力變差,過敏加重。從小就不需要養成例如可以去XXXX喝的這種事情習慣。3顆新鮮的葡萄,所含有的營養與酵素,就多於一罐號稱XX菌可以改善體內XX的效果。各位,迷思就是用行動去打破即可,多上市場買買新鮮食物,少花錢在XX商店的冰櫃吧!
7.    蜂蜜。
為何要講蜂蜜,因為吃中藥時可能需要加蜂蜜,或是媽媽自己調製天然飲料蜂蜜檸檬水,蜂蜜菊花茶,都會用到蜂蜜。我的答案跟多數專家一致,等到滿週歲,再開始吃蜂蜜比較安全。我覺得週歲是個幼兒消化系統的發展重大里程碑。脾胃的強度與韌度,基本上滿週歲就達到一定成熟度,也是該接觸多樣化食物,以便鍛鍊腸內免疫系統的時候。有的媽媽因為寶貝滿週歲之後,還是一吃外面買的食物就腹瀉,於是小心翼翼只好每天自己煮自己外帶餵食。這種狀況是腸胃太敏感,應該看中醫吃藥調整一陣子,然後漸漸的嘗試外面的食物,通常狀況就會漸漸好轉。莫要一直保護不放手,因為總有一天要放手,不管是生理上,心理上,還是一個眼神,一個動作皆然。

--
Tsung-Han Liu  M.D.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