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 Latest Info

最新-

全德中醫診所(古亭)
門診時間2018年4月2日起

上午診 9:30~12:30 星期一、四、六

下午診 2:30~5:30 星期三、五

夜間診 6:00~9:00 星期二

地址: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37號3樓(古亭捷運3號出口直行,元大銀行樓上)

預約掛號電話:02-2368-2482

更多資訊請參考
「宗翰醫師的客廳」
drtsunghan.wordpress.com

祝您健康快樂

2013/09/16

生活中的教育現場

您開車在繁忙的路口停下。紅燈還有七八十秒才結束。中央分隔島冒出一位年輕人,手拿一疊廣告紙卡,對每輛車鞠躬九十度並用響亮的聲音說早安您好。然後,有的車搖下車窗,年輕人就遞上紙卡,有的車不搭理,他就轉往下一輛車。
您或許搖下車窗拿了,或許不理他。
您後座學齡的孩子,不禁發問:他在做什麼?爸爸你為什麼不拿?(或拿?)
您除了說明他在發廣告傳單之外,對於拿或不拿,會怎麼跟孩子解釋?

以下是可能的幾種「拿」的答案:

一、我好奇他在發什麼,所以跟他拿。

二、太陽那麼大,他站在路中好辛苦,跟他拿一下吧!

三、雖然他站在馬路中央很危險,不應該,但他是不得已的,他也是奉雇主之命才站這麼做,而且很敬業的鞠躬問好,有的車不拿他也沒翻臉,鼓勵一下他,跟他拿。

至於「不拿」的可能答案:

A、搖下車窗好麻煩!

B、我們又不需要那廣告傳單,拿了也是浪費!

C、他可能是壞人,所以你以後若自己開車也不要隨便開窗拿傳單!

D、你看他們站在馬路中央,是不是很危險?我們不該鼓勵這樣的行為。

E、付錢請他們發傳單的是老闆,老闆為了達到廣告效果,請他們做危險的事,所以不應該的是那些老闆。因為只要還有車子開窗拿廣告,老闆就會覺得廣浩還有效果,還會繼續僱用他們發廣告。所以我們不應該開窗拿,如果我們每個人都不拿,久而久之,廣告發不出去,就不會再有老闆雇用這些人做為危險的事了。

拿或不拿,其實不是重點,重點是怎麼回應孩子,引導孩子思考。
遇到社會現象時,孩子會發問,不同年齡層可能問題的重點不一樣,不過都指向道德價值觀這個相同的課題。我們如果可以稍微用點心,就可以幫助孩子一點一滴建立「正直且有深度」的想法。以下針對上述各個答案提供一點建議。

答案一,單純的好奇心,輕鬆無負擔。有的孩子會觀察到其他的細節,這時候就需要更深入的解釋。
答案二,同情。同情心對於幼童是很好的價值觀,孩子更大些,就需要討論,是不是還有比同情更可以幫助他的辦法?
答案三,同理。同理心可以說是同情心又提升到理性觀察分析的層次,而且其中包含普世的價值,例如認真工作,例如禮貌,例如情緒管控,這些價值觀藉著這個機會被討論,對孩子的EQ成長很有幫助。反之如果發傳單的人遇到不拿的車主,罵了三字經或是比什麼不雅手勢,我們又可以再深入跟孩子討論。

答案A,隨興。隨喜。我想拿就拿,不拿就不拿。也是不錯的生活態度。
答案B,從合理的需求出發,而且兼顧資源不要浪費的議題。也可以進一步討論那些傳單是從砍伐樹木製成,對於地球環境有何影響等等。
答案C,生活中的危機意識教育。只要不過分誇張,教導孩子觀察並監測可能發生的危險,並且做出「迴避危險」的行為,是非常有意義的。若大一些的孩子反駁你,說他看起來又不怎樣怎樣,他對其他車也沒怎樣怎樣,就可以再進一步討論什麼是合宜的防人之心,怎樣又是過度小心。
答案D,單純的道德評斷。從現場的觀察出發,從環境的危險性切入,適合幼年的孩子,做為生活規範的討論。
答案E,深入探討一個社會現象為什麼會發生,背後牽涉那些人,事,物,可以引導大孩子一步一步去分析,用客觀的分析去歸納出,停止這樣現象的方法,到底怎樣才可能是有效的,不過分批評對與錯,但是引導孩子建立較有深度的思考模式,甚至可以當場不給答案,讓孩子利用幾天時間思考,改天再於晚餐後的親子時間討論,請孩子自己表述論點。


--
Tsung-Han Liu  M.D.

沒有留言: